【讀到之處】創作者的七種死法

這個月事情比較多,所以拖到五月的最後一天才動筆。不過從某個角度來看,擠出時間寫文章還是做得到的。只是我心裡一直知道,這個月無論如何,我一定會把這篇文章寫出來。

今天想用比較隨興的方式來寫這篇文章,因為我只預留了一個小時的時間。這篇想要分享的是朋友家勁傳來的一篇好文——〈創作者的七種死法〉。這是一位非常厲害的創作者,在一天之內寫下了一萬字的文章。

這篇文章我花了好幾天斷斷續續才讀完。閱讀過程中,雖然沒有太多讓我驚呼的突破性啟發,但可以感受到作者是一位閱讀量極大的創作者。文中引用了不少書籍與他人觀點,顯示出他深厚的知識背景。我自認沒有作者那麼博學,但我腦中對創作者死法的觀念與他有不少雷同之處。我之所以敢這麼說,是因為我自己就正在走相似的道路上,也許我走得不如他遠,但也沒死得他多次 XD!

目前我身兼多職,其中一個身分是遊戲開發者。會走上這條路,並不是因為我特別熱愛遊戲,而是源自於青少年時期「想要創造一個世界」的夢。從某個角度來說,我已經實現了當年的夢想。但我也很清楚創作者的浪漫與現實之間的落差。我曾接觸過許多懷抱熱情的創作者,然而走著走著,他們的熱情最終被現實消磨殆盡。而我自己,也逐漸感受到那股消磨的力量。

出社會後,我們除了心中的夢想,還得面對現實、金錢等壓力。身為公司的老闆,這種衝突更是常態。很多人因此畏懼、退縮,只有少數人選擇勇敢前行。有人說那些能勇敢踏出的人是因為他們有資源。這句話沒錯,但我更相信,所有的機會都是靠自己創造出來的。這不是單純的信念,而是過去那個踏實努力的自己所累積出來的體悟。許多人感到迷惘,是因為不知道如何將過去的種種經驗串連起來。

文中提到的「第七種死法」,我認為是在說畫地自限。這種思維根深蒂固,還有另一種人,則是不斷欺騙自己,受到外在觀念的影響,忽略了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。要真正感知內在、接觸真實的自我,我認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寫日記。我已經寫了七年。雖然有時候也會陷入自我欺騙的狀態,但寫作讓我慢慢對自己更加誠實。

我特別喜歡作者對「喜歡」這個詞的解釋:「熟悉 + 意外」。這讓我想到一部動畫《關於地球的運轉》,其中一句台詞大意是:「我們在追求事物時,要在遲疑中前進,同時也要在相信中後退。」這和作者引用美國搖滾巨星 Bruce Springsteen 的觀點也相互呼應。

此外,我也很認同「60 分原則」這個概念。我第一次聽到這個想法,是在一部談創業的影片中。出了社會,再加上我目前是自由接案者,時間經常非常緊湊。這樣的情況下,我學會以「60 分原則」來應對。當然,對細節仍要保持匠人精神,但我相信:在小事上堅持完美,在大事上抓準方向,才是現實中最好的平衡方式。這不是敷衍,而是高效而務實的選擇。

總結來說,這篇文章對所有正在創作路上的人都非常值得一讀。我們都知道「倖存者偏差」的存在,卻仍會一次次掉進陷阱。其實,人生沒有我們想的那麼苛刻,只是我們成長過程中接受了太多「零容錯率」的教育與觀念。如果你現在感到疲累,不妨放慢腳步,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。

最後,我想以作者的一句話作為結尾,因為我非常認同這句話的力量:「給予的前提是富足。我若能給予,代表我很富足。」

分享你的喜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