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衝突的目的是促進了解。完全不起衝突或吵架,難以完整了解伴侶與相愛。
為什麼會讀這本書
會接觸到這本書,主要是因為當時和現在的女朋友發生了爭吵。正因如此,這本書讓我意識到自己在親密關係中的不足之處。其實,不論是和戀人、親人還是朋友相處,都免不了會有衝突。尤其當彼此的生長環境不同,摩擦更是難以避免。
有人說愛情需要學習,我非常認同這一點。但要在關係中成長,必須先有意識地察覺自己的問題,並努力改善。接下來,我想分享幾個從書中學到的內容。如果你對這本書感興趣,非常推薦親自閱讀,相信能幫助想在親密關係中獲得幸福的人。
書裡的內容和觀點
書中提到,爭吵真正拉遠彼此距離的,不是問題本身,而是出現了所謂的「災難四騎士」:
- 批評
- 輕蔑
- 防禦
- 築牆
當爭吵中出現這四種言語或行為,就會對關係造成傷害。若想修補,必須透過更多正面的言語和行為來彌補。根據作者的研究,一次傷害需要至少五次正向行為來修復。而且,依照不同的依附類型,比例也會有所差異,例如迴避型的人往往需要更多次的修復。
為了避免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,作者提出了一套有效的溝通方式:
- 溫和地開始對話
- 傾聽對方的不滿或需求
- 情緒高漲時先暫停
- 約定時間後再回到討論
- 若情緒仍在,回到步驟三並告知需要多久冷靜
- 專注處理當下問題,不翻舊帳
- 討論彼此的期待
- 尋找折衷的方法
我的反思
書中舉了許多案例,從生活中的小摩擦,到嚴重如出軌的狀況。當以旁觀者的角度去看,會覺得有些問題根本不值得吵;但換成自己身處其中,卻往往因情緒失控而傷害了所愛的人。為了避免重蹈覆轍,我認為必須學習一些技巧來面對衝突。
書中甚至建議,爭吵時可以直接拿著書,按照步驟「好好吵架」。我把這件事告訴女朋友時,她覺得既有趣又能接受。這讓我相信,無論未來遇到什麼衝突,書中提供的方法確實有幫助。
總結
不論你現在是否有另一半,我都認為這本書值得一讀。學會「好好吵架」其實也是一種愛的表現。若沒有有意識地學習,愛情很可能只會在痛苦中循環。當然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 ── 如果你認為自己的人生要獨自走下去,或只想維持短暫的浪漫,也沒有對錯。但更多時候,人們其實並不清楚自己內心真正的渴望,而這本書,正好能幫助我們更認識自己,也更懂得如何去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