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今年七、八月我再次受邀到台中職訓局,擔任網頁前端的授課講師。每次教學的經驗都讓我反思一個問題:我們該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?
在這個 AI 發展迅速、知識取得越來越容易的時代,程式設計師該具備哪些能力,才能在快速變動的環境中持續生存、茁壯?而作為一名教育者,我又該如何幫助他們走上這條路?
從教育本質談起:我對 STEAM 的觀察與體悟
在設計教學內容的過程中,我接觸並深入了解了 STEAM 教育。這是一種強調跨領域整合的學習方式,它由五個領域組成:
- Science(科學)
- Technology(科技)
- Engineering(工程)
- Art(藝術)
- Mathematics(數學)
相較於傳統的填鴨式教育,STEAM 更強調以下五大核心概念:
1. 跨領域學習
透過專題製作,學生能把不同領域的知識結合起來,並在實作中找到自己的興趣與擅長之處。這不僅更貼近職場實況,也打破了學科的界線。
2. 動手做
學習不該只停留在理論。實作過程中的挑戰與挫敗,反而是培養問題解決能力與成就感的最佳方式。
3. 生活應用
知識最終要能回歸生活。舉例來說,當家中炒菜時油鍋突然起火,若孩子曾學過「阻隔氧氣可熄火」,他就能冷靜地蓋上鍋蓋,避免災害。
4. 解決問題
出社會後最重要的能力之一,就是獨立解決問題。這不是一蹴可幾的,而是在學生時期就需要逐步培養。
5. 五感學習
我們的學習往往過度依賴視覺,卻忽略其他感官所能帶來的學習刺激。真正多元的學習,應該全面調動五感,增強體驗與記憶。
軟體人才的九大核心能力
回到程式學習的本體,我認為想要在未來成為一位優秀的軟體設計師,需要具備九種能力。這些能力不僅來自我自身的經驗,也融合了我對產業趨勢與他人觀察的總結:
1. 拆解問題
遇到困難時,第一步是學會把問題切小,釐清每個部分的難點。拆解的過程,能幫助我們釐清脈絡、降低焦慮,是邁向解決的起點。
2. 觀察規律
很多技術與問題,其實都隱含「規律」。具備觀察力,能幫助我們預測、判斷,也會在長期下累積出一種「直覺」般的判斷力。
3. 抽象模擬
當腦中有足夠資料庫,就能開始建立模型,模擬事件的發展與結果。這能力雖難培養,卻是進階思考的基礎。
4. 邏輯推理
透過清晰的步驟與因果關係,把事件層層拆解出來。它像一張地圖,指引我們從 A 點走到 B 點。
5. 創造力
創造力不只屬於藝術家。程式開發也需要創造性地解決問題、構建系統。與其照抄別人寫好的方法,不如從中發展出屬於自己的解法。
6. 洞悉技術
觀察哪些技術好用、能替代舊方法,是判斷其未來潛力的關鍵。這需要持續關注社群、實際動手嘗試、並與人討論。
7. 熱愛學習
軟體世界變化太快,唯有保持對學習的熱情,才能不被時代淘汰。不只是技術學習,心理層面的調適也很重要。
8. 人際溝通
不論是與客戶、同事還是合作夥伴,溝通都是不可或缺的能力。清楚表達、尊重對方、避免情緒性的互動,是合作的基礎。
9. 團隊合作
一個成功的專案,來自於團隊的共識與協作。學會聆聽、整合意見、適時讓步,是在團隊中持續前進的關鍵。
結語
每一項能力其實都可以再延伸成一篇深度文章。而我也相信,隨著時間推移,我對這些能力的理解會不斷進化。
這世界很大,知識無窮,但時間有限。如果每天都能有所啟發,哪怕只是小小的一步,那麼這段學習旅程就是值得的。